助力智算中心建設,以高質量新質生產力賦能產業轉型升級
近期,新質生產力和人工智能成為焦點,引發熱議。從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這一重大概念并在近期發表重要論述,到“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和“人工智能+”寫入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正成為推動各行各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國務院國資委召開專題推進會,要求央企加快建設智能算力中心,并帶頭“開展AI+專項行動、加快推動人工智能在工業場景應用,推動工業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這些信號無疑為人工智能賦能產業結構升級和優化指名了方向,更為算力產業的發展帶來了重要機遇。
智能算力,作為“人工智能+”時代的新質生產力著力點,正在深刻改變著傳統產業的結構和生產方式。北京江南JNSport体育計算中心(簡稱北京超算),成立于2011年,是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導、院市共建的“北京江南JNSport体育計算和國家重要信息化基礎平臺”,致力于提供高質量的算力建設、平臺服務以及算力運營服務,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2020-2023年,北京超算連續四年榮獲中國高性能計算機性能TOP100排行榜“通用CPU算力第一”;2023年6月,入選成為《北京市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伙伴計劃》首批算力伙伴。
在新興算力設施智算中心的建設和運營方面,北京江南JNSport体育計算中心通過12年的專業技術能力蘊蓄、海量算力資源優勢及超算商業化運營的成功經驗,可以在算力設施、算力運營、大模型應用落地等方面與地方或產業開展全方位合作,為智算中心建設運營提供高性能、可持續的運行方案,助力產業煥新加速。
01 高效+綠色算力設施建設
北京超算持續深耕高性能計算領域,已累計為超過1000家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及企業提供了優質服務。通過引入先進的節能技術和算力基礎設施運行方案,驅動智算中心穩定、高效運行,確保算力設施的可持續發展。
02 智算運行服務平臺
2018年北京超算自主研發的“AI智算云平臺”上線至今,始終堅持以滿足用戶真實需求為導向,依靠穩定可靠的性能和高效完善的功能獲得用戶及用戶單位的高度認可。2021年北京超算在國際AI智能算力排行榜AIPerf 500上榜總量份額第一名;2023年,迭代升級的“AI大模型訓練算力服務平臺”獲得中國信通院年度“算力服務領航者計劃”優秀案例。憑借成熟穩定的平臺實踐作為堅實支撐,北京超算可以為企業搭建一站式的智算運行服務平臺,從技術咨詢、底層架構、數據集,到模型訓練、部署和優化,提供整體化的智能算力運營服務解決方案,使智算中心用戶能夠按需靈活使用算力,實現降本增效。
03 降本增效的運營服務
在智算中心運營方面,2022年,北京超算經過多年的用戶服務口碑積累,獲評“北京市用戶滿意企業”,可以為地方和企業提供完整的智能算力中心運營服務體系,將智算中心算力資源和應用軟件資源整合,提供移動作業管理器、7×24 小時應用專家在線支持、應用優化服務等功能,便捷、高效使用云化算力資源。縮短研發周期,降低運營成本,推動智算中心快速投入使用并實現長效運營,保障經濟社會效益最大化。
04 AI+應用場景落地
第三方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預測,到2026年,超過80%的企業將在生產環境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API/模型和支持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應用程序,而2023年這一比例還不到5%。北京超算基于12年的算力服務積淀,積極推動大模型應用場景落地探索。目前已服務國內多個頂尖大模型研發團隊,如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譜AI、中科聞歌等,擁有廣泛的通用及行業大模型應用場景服務實戰經驗。北京超算將充分結合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在實施AI+行動中“需求規模大、產業配套全、應用場景多”等特點,構建大模型應用落地整體解決方案,提升開發效率、解決行業需求,構建大模型在真正賦能行業落地場景中的工程化能力。
05 人才培養與技術賦能
從長期趨勢看,各行各業對掌握人工智能基本技能的人才需求正極具增長,人工智能復合型人才更加短缺。科技部部長陰和俊談科技創新時要求把“培養青年科技人才”作為長期的戰略性工作。自2019年起,北京超算一直致力于高性能計算領域人才的培養,先后聯合ACM中國持續舉辦多屆ACM中國-國際并行計算挑戰賽(ACM-China IPCC)、與CCF高性能計算專業委員會共同舉辦線上公益科普直播課-江南JNSport体育講堂,旨在促進全球范圍內高校、科研機構的相關領域人才和技術交流,推進人才與相關產業深度融合的應用落地。
當下,大模型及生成式AI技術正在掀起新的產業革命,北京江南JNSport体育計算中心積極推動形成以人工智能為引擎的新質生產力。在與地方和產業的合作過程中將落實全生命周期的智算中心建設及運營解決方案,從算力設施建設到智算運行服務平臺,從推動AI技術的廣泛應用到大模型應用場景落地,以需求為牽引,以服務為導向,以實際行動助力千行百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高質量推動產業結構升級。